前些日子鬧的沸沸揚揚的動新聞大家還記憶深刻吧!!!搞的國際皆知我們臺灣人發明出地球上首創需要分級的新聞。
因為新聞與傳播學的理論,有史以來都認為新聞是普通級,只要是人類都是可以吸收的資訊。
但是......但是......但是......新聞是做出來的呢?!
就像電影工業一樣,每天都要追求「票房」收入,看看「賣不賣座」,我想......跑出一個地球首創新聞分級,也就見怪不怪。
台灣人什麼都有,什麼都賣(職業道德),什麼都不奇怪。(早就麻痺了)
蘋果日報的動新聞如何製作的,李麥克告訴您。
(圖:跟李麥克一樣,都要用兩個螢幕做事情的動畫師。)
(圖:李麥克常常跟人宣導,用兩個螢幕做事情的人,比較有效率。看看新聞業最需要就是效率,是不是呢。)
(圖:李麥克用工業工程與管理的角度來說,這個叫做「零件模組化」,最左邊的素材叫做「BOM表」。)
(圖:李麥克買不起的設備,動態捕捉裝置。上百萬的鈔票啊~~~)
(圖:被殺害的人感覺很痛苦......演戲太認真了。真正的受害者可惜感覺不到「感動」!)
(圖:捕捉出來的數據資料,在電腦中呈現的樣子。)
(圖:李麥克還是老話一句,做個有效率的數位工作者吧。新聞媒體業都懂,很多台灣的中小企業主都還懵懵懂懂,不知道如何「靈活運用」數位科技的力量。)
看看半島電視台對動新聞的專題報導吧。